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刘勃

一起看的还有:

姜若木 – 阅晋风流

东汉末,战乱、瘟疫、饥荒…人口剧降。260年曹髦这个才子皇帝受不了司马昭的气,说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率领几百个家仆,拿着捆绑去锄奸,结果第一关让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放过去了,第二关被贾充的手下成济给杀了,最后成济成了替死鬼。司马昭为平息舆论,263年灭了蜀汉。

265年,司马昭去世,同年底他的大儿子司马炎接受曹奂这个曹魏最后一个皇帝的禅让,做了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以孝治天下,宽容,但是也经常无厘头参与大臣们的斗富。他最大的心头病就是有一个过继给比父亲司马昭优秀很多的伯父司马师的同样优秀的弟弟司马攸,最后司马攸被司马炎逼迫前往[……]

[全文]

宋仁宗,共治时代 – 吴钩

宋真宗,1004澶渊之盟,1010年仁宗出生,养母是后来的太后刘娥(之前是改嫁给还没有当太子的真宗的),后世‘狸猫换太子’可能更多的映射明孝宗。1020年寇准丁谓争斗,寇准罢相,丁谓和刘皇后胜出。仁宗赵祯从小即天性仁孝宽裕、持谦秉礼。

王旦(957-1017):大名府莘县人(今属聊城),气度雍容,才是国人,锋芒不露。王旦任宰相时,寇准多次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王旦却极力称赞和提拔寇准。后寇准都自觉才德气量远不及王旦。王旦也不同意真宗封禅,对真宗迷信也很愧疚,病逝前甚至要求剃发穿袈裟来赎罪。谥号文正。

王曾(977-1038):福建晋江人,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起草真宗遗诏时对[……]

[全文]

再读‘孔子’-匏瓜

15岁时,好不容易获得了贵族身份。

30岁时,工作不错,学问小成。35岁逃亡齐国,应该是跟随臧氏,随鲁庄公去齐(鲁庄公出击季平子失败)的。期间做过齐国大夫高昭子的家臣。有可能齐景公欣赏过他,结果被齐国大夫们陷害,于是逃回了鲁国。也有可能他自己提前回到了鲁国,没有等到鲁庄公客死他乡。

孔子从齐国回来,大概四十岁左右,原来是臧家的家臣,现在就只有教书了。此时鲁昭公弟弟即位为鲁定公。鲁定公五年,季平子死了,季恒子继承。第二批学生代表有颜回(子渊,道德标兵),冉雍(仲弓),冉求(子有,善于搞行政),宰予(子我,朽木不可雕,社会活动家),端木赐(子贡,卫国生意人)。

这之后是阳虎想启用[……]

[全文]

辛弃疾传 – 邓广铭

读了一下这本辛弃疾的传记,这个比陆游小20来岁的文人,据说因为他的文集失传,所以关于辛弃疾的很多身世都成谜了。

这位在金国出生,长在金国,读书在金国的汉族才子,20多岁后南归来到了南宋朝廷效力,可惜一致得不到重用,都没有陆游那样有去前线的机会,都是在地方上流转。赋闲在上饶家的时候,文采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或说他看起来还是很富裕的)。

年老以后,终归只是被权贵们用来做做样子才摆上台面,他最后也是看透了。也许跟他南归身份有关,也许根本就是南宋朝廷本身的问题。

看过书之后,有2处感想,一是对辛弃疾本身感觉他是一个很狠的文人,应该是很严酷的。另外就是作者,成书时侯阶级意识太严重。

[……]

[全文]

白桦长诗:从秋瑾到林昭

  “相信历史总会有一天人们会说到今天的苦难!
  希望把今天的苦难告诉未来的人们!”
  ——炼狱中的林昭

  “天上的父啊,原谅他们吧,
  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十字架上的耶稣

  除非是让我死,
  不,即使是死,我也不会忘记你,
  我的灵魂会把记忆交给悬崖峭壁,
  以化石的方式留传后世。

  除非我已经出卖了灵魂,
  剩下的是一具行尸走肉;
  可倏然的刀锋,经常会???
  冷丁地用凛冽的寒光试探我。

  我自己知道,即使把我放在砧上,
  我都会像冰山那样沉重和冷峻;
  虽然我的脸上挂着儿童般的天真,
  那只是为了衬托鬼魅的狰狞。

  当我第一眼端详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