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庄子通识 – 陈引驰

书的声音
庄子通识 – 陈引驰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苏东坡的这句被他弟弟写在墓志铭上的话,真的很得人心。

这是一本庄子的入门书,说到‘庄子’一书的起源、版本,基本内容框架,后世影响,以及老庄、儒道的关系和演进等等。

庄子的基本思想

  1. 天地宇宙与三重突破:自然环境,空间展开,时间意识,文化突破。

这部分感觉写得很精彩,浓缩的精华。

  1. 齐物视野

以道观物:朝三暮四 – 猴子喂桃,视野和活在当下。两种境界,庄子谓之‘道’和‘物’。‘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

反思立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融通心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展现的是一个通达天地自然,与万物沟通无碍的心灵。鱼游水中,我游梁上,同样的自在率意,与我双方是融通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 听从你的内心

    尊重个性,保守本真,生死之间,陶渊明得到了庄子的真髓

    从‘黄老’政治道家到‘老庄’的人生观

    老子的世界之二元,和‘反者道之动’。

    政治上,‘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齐国稷下之学开创出‘黄老’的道家政治原则,强调‘法’‘术’‘势’,最终达到‘无为’的安治。

    到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老子之学不再被视为治世之学,于是在两汉之际,老子的‘隐逸无名’和庄子的全身保生、自然无拘相结合,成了修身养性、弃世自适的一流。魏晋之际,庄子之学日盛,尤其是竹林七贤的推广,‘老庄’最终合流,‘庄子’也就是这个时候固定了下来。

    庄子的文学成就

    成语、寓言、文风(苏轼读过‘庄子’后,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最后谈到了儒道的区分,儒家讲尽善尽美,道家讲真。大抵古代的文人,是儒道互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来讲是要’将以有为‘,道家来讲,保全自我,获得身心的安适最重要。

    <完>

    Edwar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