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唐朝 – 常华

隋文帝598年,发兵攻高句丽,跨海时遭遇大风无功而返。

604年,二儿子杨广联合杨素提前取得了皇位,随即开始在京城大兴(长安)之东营建洛阳,又劳民几百万开凿连通扬州,杨广之前是扬州总管。

612年,隋炀帝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613年卷土重来,遭遇杨素之子礼部尚书杨玄感起事,贵族出身李密是其重要谋士,而放弃。平叛后接着开始第三次征伐高句丽,草率成功,接受了平壤城的投诚。

此时地方造反此起彼伏,‘杨氏将亡,李氏将兴’的谶语下,617年,李密掌舵了瓦岗寨的’魏‘。而隋炀帝先是诛杀了朝廷一李家,李浑,让杨广的表亲,另一位功臣之后李密不得不学习萧何韬光养晦,并成功躲过杨广猜疑,并重用为太原太守,自己跑到江都扬州去了。也就在617年,李渊起兵,并成功的稳住了北突厥和李密,一路快速的占领了长安,迫使杨广成了太上皇。后杨广被部下弑于扬州,此后隋将多自立。终于618年,李渊在长安接受禅让为唐。

李世民 ,赐萧瑀(隋国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619年李渊诛杀了开国功臣刘文静,可能意在震慑李世民。

此后李世民先是击败刘武周/宋金刚,夺回了根据地晋阳,收降了为尉迟敬德;接着就是在洛阳一举扫平王世充和窦建德。624年大帝国中终成。

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开启贞观。便桥上唐太宗泰然自若的吓退了突厥可汗真,‘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唐太宗的克己,畏民,自省,虚心,大度,如履薄冰让他成为后世的皇帝楷模。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李治

很可惜,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后发生了太子政变的阴谋,太子被废,嫡子中李泰也不是省油的灯,最后选中了最柔弱的李治做太子,这一切开始腐蚀君臣之间的信任。贞观十九年远征高句丽,失败而回。贞观二三年(649)去世才51岁。

637年武则天14岁入宫,可能因为制服马的粗蛮后不被太宗宠幸,在太子李治侍奉太宗时,可能一见钟情了。650年,在感业寺重逢,后被王皇后引入宫中对付其他嫔妃,655年武则天赢得了后宫的战争,还生了2个皇子。但是这才是她野心的刚开始。

更换临时太子为现在的嫡长子,驱逐长孙无忌一派大臣,傀儡李治任用效忠于武则天的许敬宗和李义府为宰相。后664年武则天在后宫行巫术被告发,不聊优柔寡断人弱无力的李治,反被武后反将,自此‘二圣’乃成。‘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徙杀生,决于其口,天子垂拱而已。’-司马光。

675年,武则天以修书的名义,成立了北门学士,慢慢架空了此时已体弱多病的李治。李治一开始想让武后摄政,被劝止后打算禅让给给太子李弘。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 李贤 ‘黄台瓜辞’。武则天所生的四个儿子就是这四个瓜而已,轮番被采。

683年高宗李治去世,此前李弘,李贤已经被除,三子李显(哲)在即位不到两个月就被赶下了台,接着是四子李旦上位,最终684年9月就是武则天皇帝了。

684年扬州病变未成,骆宾王因为檄文而再次闻名于世,但也落得下落不明,从此告密成风,酷吏兴起,688年李姓诸王造反毫无成就。690年在东都洛阳改国号‘周’,此时武则天67岁。

皇位既稳,酷吏就该走狗烹了。于是乎小武则天6岁的狄仁杰们走上了舞台,科举取士也迅猛发展,用兵上重设了安西都护府。到了晚年,因为面首二张与皇子们还有朝廷闹僵了,躲避长安两年,703年回到洛阳后,病倒。终结者是狄仁杰死后推荐的80岁入宰的张柬之,以及仁弱的李显,705年正月神龙政变,唐中宗李显复位。

然中宗家里太乱了,老婆韦氏已经被上官婉儿攻破,武则天侄子武三思成了2个女主的情人…掌上明珠的二女儿安乐公主因为出生在贬黜路上格外被李显所溺爱,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三思的精明),为所欲为,觊觎皇太女。长女长宁公主也是穷奢极欲。这时庶太子李重俊就相当危险。707年,太子发难,斩杀了武氏父子后,被中宗斥退,被乱军所杀。荒唐窝囊的李显啊,殊不知已经被韦后及二女所控制操控。初唐在武则天的二十余年,女性的角色和地位不断变化,韦后直指第二个武后,而安乐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随着太子被杀,也是蠢蠢欲动。710年,中宗暴毙,估计死于两个女人之手。

在遗诏问题上,上官婉儿留了一手,差点自尽,韦后已经离皇位原来越近了。这个时候李旦没有斗志,妹妹太平公主出手了,她选择了一位侄子,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做外援。迅雷之势灭了韦后,安乐公主及韦氏势力,李旦复位,还是710年。太平公主本以为推长子李成器为太子限制李隆基,李成器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辞让。3年后,713年,李旦禅位给太子李隆基,随后一些列凌厉的出击,赐死了太平公主。终于结束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开元‘而至。

736年成了分水岭,前期时君子当权,小人失势,后面奸邪忠贤并用,后期就是直臣失而奸佞猖獗。这一年张九龄被贬荆州,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之前有贤相姚崇、宋璟,张被贬之后就是李林甫当道了。随后就是740年杨玉环登上了历史舞台,远房胞弟杨国忠接着李林甫祸害朝纲,最后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

洛阳失守,潼关失守,长安失守,到处都是小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百姓又遭殃了。当然小人们也没有好下场,756年马嵬坡,杨国忠被乱刀砍死,杨贵妃被玄宗赐死。太子李亨转战朔方,随后称帝,玄宗成了太上皇。遥想玄宗在后宫梨园戏班里最喜欢扮演丑角,倒是为后来梨园丑角带来了尊崇的地位,不想自己却为后人演绎了无尽的荒诞。

762年玄宗死后不久李亨肃宗也死掉了,李豫代宗接位,宦官开始乱流专权,可能缘起李亨在平叛过程中间对将军的不信任吧,而后藩镇割据,本来就是造反投降一大堆,也没啥代价。779年德宗李适就位,一开始还强硬的削藩,结果几年后藩镇再起事端被迫流亡,最后妥协。近臣们一个一个的背叛和离心离德让李适重新重用宦官,宦官领尽禁兵之首。805年李适死后,做了26年太子的顺宗李诵接位,可惜2位有志改革的大臣王叔文/王伾终究实力不济,8个月后,顺宗病重退位,太子李纯继承是为宪宗。改革派二王八司马被清算贬谪,包括有刘禹锡,柳宗元。

宪宗稳扎稳打,先是用自己的神策军平灭了西川节度使刘辟,最后817年的’淮西大捷‘彻底震慑了藩镇。而后宪宗开始信佛求道宠宦,此时韩愈直斥佛者乃‘夷狄之法尔’,宪宗欲斩立决,幸被宰相裴度所救,被免一死,贬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最终这位差点带来中兴的宪宗于820年暴毙,可能是死于金丹,也可能死于’去之犹如一毛耳‘的宦官。

接着是挥霍无能都喜欢打马球的穆宗和敬宗父子,挥霍了6年后,宦官们开始内讧杀皇帝了,最后掌管了神策军的迎立了异母弟李昂为文帝。文帝即位率先垂范,可是他要面对的是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两座大山。起于宪宗朝的牛李二党分别代表进士出身的官僚和士族出身的官僚让文官集团分崩离析,而甘露之变后宦官更是甚嚣尘上,一时腥风血雨。’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真是窝囊的君臣啊。840年,郁郁寡欢中去世。

接着就是阴差阳错被宦官的神策军从王爷堆里抓来当上皇帝的武宗,联手已经摒弃党争的李德裕成功扭转了宦官专权,可是自己却迷信道教的同时,引起了会昌灭佛,仅仅6年后,846年也因为服食丹药过量死亡。

接替皇位的是装傻的皇叔李怡(后改名李忱),是为宣宗,也谓小太宗,可惜如吕思勉所说,本为猜忌之主而已。执政十三年后,859年在未立储的情况下又是暴毙,结果三个顾命宦官因为要掌管神策军反被另外宦官给杀了,长子李温(漼)即位为懿宗,一个荒奢无道的主。14年后是一个12岁好玩的孩子被宦官们推上了台,是为僖宗。终于到处都是揭竿而起,875年,王仙芝,黄巢们的草莽时代来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科举失意的黄巢埋葬了大唐王朝。藩镇各怀鬼胎不予阻击北上的黄巢军,僖宗踏上了玄宗逃蜀的路,却不见任何人同情。881年黄巢攻入长安。随着各路诸侯讨伐,黄巢失去了民心,两年后撤出长安时,焚烧了大明宫,自己也不知所踪。‘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着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

888年僖宗几次颠簸回到长安后不久暴疾而终,昭帝上位,可是这个时候藩镇已经失控了,天子的话谁听呢。原本黄巢军中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朱温更是成了最大的军阀。900年宦官们又发威了,软禁了昭帝。最后一番折腾,李茂贞把皇帝献给了占领长安的朱温。朱温对宦官斩草除根,对宰相崔胤毫不手软,对长安城更是拆为废墟。昭帝被掠至洛阳,‘只解劈牛兼劈树,不能诛恶与诛凶。’904年昭帝被朱温杀死于洛阳。907年朱温接受了傀儡小皇帝昭宣帝的禅让,大唐变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