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铨的美和中国文化

32年出生于北平,爷爷是二甲进士山西巡抚(家族很大),父亲留学日本投身实业,六伯父国民政府高官。37年之前跟随父亲在河北矿厂,37后年回北京。因为父亲投股小剧场可以免费看戏,从小对京剧就耳濡目染。父亲后来为日伪工作,50年代被劳改。40左右父亲和六伯父家里出了地下党,共产党,二姐也离家出走加入了抗日游击队。49年本要去美国留学的,无奈因为内战等原因滞留香港,入本地大学也无果,只得本地就业。

落魄的时候认识了李翰祥等,啥都干,比如画画,布景,教英文,做道具和美工。而后做演员,做副导演,做编剧,学习,演员还风生水起。50年代末李翰祥邀请他一起加入了邵氏,李是导演,他是演员但却有导演梦。终于在[……]

[全文]

北宋

寇准,961-1023,渭南人,980太宗朝进士及第(大名府借考),书香门第父亲是后汉状元。后出任巴东令三年,再在河北成安县令第二年上,因为党项与北宋的矛盾,被临时抽调押运军粮,由于不光完成了任务还有书面的战时报告,被赵光义升为财政部三司工作。四年后,升迁为枢密院直学士。两年后,枢密院副使,军事二把手。再三年,参知政事副宰,这一年33岁,真的是赵光义的红人啊(自比唐太宗,所以需要一个魏征),后也是因为太刚正了好几次被下放。太宗三子赵恒即位,因为寇准之前在太宗选人的时候让太宗自己拿主意,坚定了赵恒的地位,所以心存感激,重新入朝,现负责三司,后1004拜相(另一位毕士安,帮衬不少),同年契丹南侵,[……]

[全文]

老舍和他的作品 – 胡金铨

73-75年,拍完了侠女,期间拍摄‘迎春阁’和‘忠烈图’,胡金铨从各大图书馆查资料考据而来的一本书,源于他反馈给报社编辑报纸上一片老舍的文章有错误。

都是老北京人,胡金铨写起来倒是功课做得很足啊,对历史了解的非常到位。

从老舍的出身,到成长,到英国留学,到回国任教,写书,抗战期间组织文艺界协会。内战以后就没续写了。

一个八旗没落的普通北京怂人,一个政治不敏锐的中立派老实人,一个以讲老百姓小市民故事的人民作家。

他的墓前写的是’文艺界的一名小卒‘。

想起来,胡导演的’忠烈图‘有可能借用了老舍的一篇京剧的名字,都是讲的爱国者的故事。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