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白吉尔)

1730年(雍正八年)苏松道移驻松江府上海县,这可能是上海第一次能作为长三角的中心吧。1842年南京条约打开了对外通商的大门,1843年正式开埠。至1850左右,漕运因为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还有地理等因素,全部转迁到海运,上海是此时发展的另一个契机。

1860年后,太平天国被灭后,在洋务派李鸿章等的强力主导下,上海官办企业迅速发展,虽然没有完成官方现代化,于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嘎然而止,但这种官僚和买办结合的官僚资本主义也为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打下了基础。

1860年代排水系统,公共煤气照明建立,1880年代自来水供应,公共电力照明。1912年古城墙拆除。英租界(公共租[……]

[全文]

费孝通“乡土中国”

看费孝通的书,的确有受教的感觉啊,总有一种被他点开迷雾,解释迷茫了好久好久的问题。上次是士绅,这一次是乡土中国,中国涟漪状社会,与之相随的私德。以前自己总结出来的,国外强调规则,权利和义务,契约;中国呢,是个人的品德来维持,对个人要求很高,好像各有特色。被他一总结,原来这又和中国的家族伦理深深相关。中国的社会关系是个可大可小,模糊不清的概念,光一个家字,就可以引申好多的实际概念。小到一家三四口为家人,多到一个大家族的家人,再大可以到亲戚,亲戚也有疏远之分,飞黄腾达时再远的关系也近了,落魄时再近的也远了。然后自家人可以称呼有共同利益的一堆人。然后还有公家。最大的家则是皇帝的家,国家。由于个人对集[……]

[全文]

战国歧途 -读战国

魏齐秦楚赵韩燕,所谓的战国七雄。

  1. 商鞅简直就是一个开启君主专制黑暗的人渣,为了个人的成功,专攻军民,制定户口,释放了秦人的野蛮,但是也无疑开启了强秦。可见人的天性啊,也还因为秦的贵族势力一开始就不强,易于集权。司马迁也鄙视其人品。
  2. 魏国强了开头,先有李悝,后有吴起(这个人后世低估了很多),当然也挟了晋国的余威吧。战国中秦国变法后开始崛起,到后来又因为合纵连横各家各怀鬼胎,各家都有点被秦牵着鼻子,任由宰割的意思,再加上大将白起王翦,幸好还有廉颇李牧等一批赵国大将还能抵御一会。
  3. 齐倒是很民主,也很富有,还有点春秋旧贵族的意思,横了战国中间。看着孟子的书,就知道宣王多么的乐于倾听了。可惜啊,在乱世[……]

    [全文]

失败者的春秋

又一部讲春秋战国的书,先温故‘失败者的春秋’。为什么叫失败者呢,这是贵族们最后的荣光。作者很会讲故事,写得还是蛮有趣的,比较了各家史书的版本,然后归纳自己的观点。先说西周吧,尽是些神话故事,建议一切以考古发现说话。然后真有替厉王幽王翻案的意思哩,其实本来也觉得平王得位就不地道,自己的外公引来了西戎。

然后是写几个国家的国家性格,也总结的挺有意思的,宋最可怜,所有的搞笑故事都是宋国人,什么守株待兔,拔苗助长,还有宋襄公,仁义是仁义,可是实力实在不敢当啊(不过笑归笑,宋真的很犟,褒义)。然后说齐桓公为了称霸是做了赔本买卖,但至少名义双收。晋文公就稍微野蛮一点了,开始要纳贡了,对同姓下手也不手[……]

[全文]